高雄防癌醫療財團法人,高雄病理,癌症防治,高雄市防癌協會,癌症防治健康篩檢,慈恩防癌文教基金會 -- 漫談「乳癌篩檢」--簡易Q & A
正在加載......
 
回首頁 HOME回首頁
聯絡我們
BACKOFFICE
關於我們 組織架構 相關機構 檢驗項目 儀器設備 醫療新知 地理位置
高雄防癌醫療財團法人
 
分類清單
news_fram
最新消息
 
*本法人於2021/12/24捐贈18戶癌症治療中之低收入家庭營養補助金各1000元,為社會盡一份心力。
 
本法人於2021/12/24捐贈18戶癌症治療中之低收入家庭營養補助金各1000元禮券,為社會盡一份心力。
*105年度慈恩防癌獎助學金獲獎名單
 
財團法人慈恩防癌文教基金會105年度防癌獎助學金,本次申請函件計51名,經11月17日第六屆第六次董事會覆審通過名單計23名,每名得領新台幣一萬元整(詳全文)
*感謝永信藥品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熱心公益
 
感謝永信藥品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熱心公益,於2014年贊助高雄市防癌協會免費社區子宮頸抹片篩檢活動「雲南白藥牙膏」221份,讓更多女性接受篩檢,遠離癌症
*由衷感謝耐斯企業股份有限公司愛心捐贈1200份「泡舒洗衣素皂精」,熱心推動公益活動~
 
衷心感謝耐斯企業股份有限公司,慶祝成立50週年並發揮企業關愛社會的精神,於2014年愛心捐贈高雄市防癌協會1200份「泡舒洗衣素皂精」試用包,發給參與免費防癌篩檢的婦女朋友,熱情推動公益活動,傳遞愛與健康的訊息到社區。
*感謝正官庄有限公司 熱心公益
 
感謝正官庄有限公司,熱心公益,於2013年及2014年連續兩年贊助高雄市防癌協會免費社區子宮頸抹片篩檢活動人蔘飲品試用包,讓更多女性接受篩檢,遠離癌症
*感謝嬌聯股份有限公司 熱心公益
 
感謝嬌聯股份有限公司,關心台灣婦女健康,熱心公益,於2012年贊助高雄市防癌協會舉辦之社區免費子宮頸抹片篩檢,共捐贈1700份蘇菲衛生棉試用包,鼓勵更多女性接受篩檢,遠離癌症
 
online_fram
線上瀏覽人數
 
 

漫談「乳癌篩檢」--簡易Q & A    首頁 > 醫療新知

/乳房外科專科醫師趙俊彥

1Q:「乳癌篩檢」是什麼?

   A:所謂「篩檢」(screening)係指在臨床上尚未有明顯的症狀或徵象之前,即偵測出疾病的存在。乳癌篩檢指在乳房尚未呈現明顯的腫塊、異常分泌物、皮膚變化等之前,即偵測出乳癌的存在。

 2Q:乳癌篩檢有什麼好處?

   A:篩檢正是落實「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重要措施;其目的乃阻斷、減緩疾病的進展,進而延遲、改善疾病造成的後果。例如雖然乳房X光攝影對40~49歲婦女之篩檢功效仍具爭議,但針對50~69歲婦女, 每隔1~3年施以乳房X光攝影的篩檢,確可降低乳癌死亡率達26 ﹪。在癌症防治策略中,篩檢實扮演次級預防中最關鍵之角色。

 3Q:為什麼乳癌適合做篩檢?

   A:一般而言,適合做篩檢的疾病,需符合下列三原則:

[1]嚴重性(serious):該疾病應為造成死亡之重要原因,即每

年政府公佈之「死因別比率」前幾名之疾病,較適合做篩

檢。例如台灣地區2004年十大死因之榜首為惡性腫瘤(

27.2%),而乳癌又為女性十大腫瘤死因之第四名(僅次於

肺癌、肝癌、大腸癌)2004年奪走1339位女性之生命。

[2]常見性(common):該疾病應為常見之問題,即發生率高之疾病較適合做篩檢。台灣地區女性第二常見之癌症即為乳癌(僅次於子宮頸癌)2001年之新病例為5065個,標準化發生率為每10萬人有42人罹患乳癌,而好發年齡(40~59)之發生率更高達每10萬人有110人。

[3]可治療性(treatable):早期治療足以改變結果的疾病較適

宜做篩檢。例如第零期乳癌經治療五年存活率為98 %,而

第四期則僅19 %;故早期篩檢出乳癌極具價值。

 4Q:要用什麼方法來做乳癌篩檢?

A:一般而言,要做為好的篩檢方法,需符合下列三原則:

[1]正確性:需具備高敏感度(sensitivity),希望真的有病

時檢驗結果為陽性,即很少有病卻未被偵測者;亦需具備

高特異度(specificity),希望真的無病時即檢驗結果為

陰性,即很少無病卻被誤判為有病者。

[2]便宜性:以期用有效的財源,使大部份民眾獲益。

[3]可接受性:不侵入身體、對人體傷害低、進行時不舒適性低之檢驗方法較易被大眾接受,也較易推廣。

符合上述三原則之乳癌篩檢方法主要有三:

[1]臨床觸診 (clinical breast examination, CBE)

[2]乳房超音波 (breast ultrasonography, BUS)

[3]乳房X光攝影 (X-ray mammography, XMG)

另外輔助乳癌篩檢之方法尚包括:

[1]乳房自我檢查 (self breast examination, SBE)

[2]乳癌血液腫瘤標記 (CA153CEA)

[3]核磁共振掃瞄 (MRI)、正子掃描(PET)

[4]乳癌相關基因 (BRCA-1BRCA-2) 等。

 5Q:每月定期乳房自我檢查之角色是什麼?

A:政府衛生單位及公益慈善團體長期大力推倡每月定期乳房自我檢查,其喚起民眾關愛自己、注意乳癌,功不可沒;但大部份民眾遵行後,總覺似有若無、信心不足。關於此議題,近年有美國學者Thomas等人在中國上海進行26萬餘人之研究,另有俄國學者Semiglazov等人在俄羅斯聖彼得堡進行12萬餘人之研究,結果均顯示每月定期乳房自我檢查對早期偵測乳癌並無實質幫助。因自我檢查對偵測乳癌之正確性不足,故僅適合做為篩檢之輔助角色。雖仍應鼓勵婦女每月定期乳房自我檢查、然更應倡導定期就醫以接受主要方法之篩檢。

6Q:乳癌血液腫瘤標記檢測 (CA153CEA) 之角色是什麼?

A:癌抗原153 (CA153)乃位於乳腺上皮細胞之細胞膜上的糖蛋白。

  早期乳癌患者僅15~33% 其值會上揚;相反地,其值上揚亦未

必罹患乳癌,像肺癌、肝臟疾病、甚至5%之正常人亦可導致

CA153增高。換言之,用CA153來偵測乳癌之正確性(敏感度及特異度)不高,故僅適合做為乳癌篩檢之輔助角色;癌胚抗原(CEA)亦遭遇相似之困境。但CA153CEA作為乳癌術後追蹤的指標則甚為重要,即乳癌術後之患者,在追蹤過程中一旦CA153CEA上揚,則要積極評估乳癌有否局部復發或遠處轉移。

 7Q:核磁共振掃瞄 (MRI)、正子掃描(PET/CT) 之角色是什麼?

   AMRIPET/CT需昂貴儀器裝備及特殊操作人員方能進行,且所費不貲,故不宜作為大規模或長期之篩檢工具。但對於做

過小針矽膠注射隆乳者,因超音波及X光攝影均無法精確判讀,此時不具輻射線之MRI可做為乳癌篩檢之重要輔助工具。而PET/CT乃利用癌細胞對葡萄糖代謝率上升之功能差異來偵測癌細胞,有別於利用構造差異來偵測癌腫塊之超音波、X光攝影及MRI;做PET/CT檢查需接受輻射劑量,其可作為乳癌患者全身侵犯程度之重要評估工具。

 8Q:乳癌相關基因 (BRCA-1BRCA-2)之角色是什麼?

   A:大部份之乳癌為散發性個案,雖約25~30% 之乳癌具家族性,但僅約5~10% 之乳癌乃特定基因突變造成,其中又以BRCA-1BRCA-2最重要 (佔特定基因之75~80%)。目前台灣具高風險罹患乳癌之民眾,如欲檢測該二項基因,僅需抽血即可,只是所費不貲。如具BRCA-1突變者,將來約87% 會得乳癌;若具BRCA-2突變者,將來則約60%會得乳癌。因此一旦驗出具該二項基因突變者,一般建議有三:

[1]加強監控、密集篩檢

[2]服用藥物預防,如泰莫西芬(tamoxifen)

[3]預防性兩側乳房切除。

  9Q:乳癌在臨床觸診(CBE)上有那些重要特徵?

    A:一般言,乳癌相較於良性病灶較堅硬、較不可移動、邊界較不明顯、表面較不平滑、形狀較不規則等,但需由臨床實際情況綜合判斷。臨床觸診(CBE)針對停經前女性之檢出率一般較停經後為高 (36~59% vs. 25~44%)

 10Q:乳癌在乳房超音波(BUS)上有那些重要特徵?

A:一般言,如果腫塊邊緣呈針刺狀或具銳角、軸向呈直立狀(高度大於寬度)、形狀不規則、邊界不明顯、沿乳管延伸或呈分枝型態、內部音波呈明顯低密度或不均質、具微鈣化、後方具陰影等,需懷疑是乳癌,但需由臨床實際情況綜合判斷。乳房超音波不具輻射線,其檢出率與儀器(具高波頻、高解析度)、檢查者(需仔細施行、嚴謹判讀)有關,尤其適合乳腺較緻密者(如東方女性、年輕女性),一般檢出率為74.0~90.4%

 11Q:乳癌在乳房X光攝影(XMG)上有那些重要特徵?

A:一般言,乳癌在乳房X光攝影主要呈現群聚鈣化點(尤其呈分枝狀)、高密度腫塊(尤其具針刺狀邊緣)、乳腺結構扭曲等,但需由臨床實際情況綜合判斷。乳房X光攝影之影像品質管控較易標準化,尤其適合乳房之脂肪比率較高者(如西方女性、年長女性),一般檢出率為58.0~82.7 %。乳房X光攝影對偵測群聚鈣化點具絕佳優勢,故對第0期乳癌(原位癌)有較超音波為高之檢出率;但第0期乳癌將來僅25~39% 5~10年後會進一步發展為侵犯性乳癌(1~4),大部份第0期乳癌患者儘管未被偵測、未經治療,終其一生並不會因其威脅生命;故乳房X光攝影對第0期乳癌有過度診斷(overdiagnosis)之議。另乳房X光攝影具輻射線(4 mGy),對35歲以下年輕女性若長期施行(>20mGy),反有增加乳癌之虞(增加率:8/100,000)

 12Q:那些人是乳癌之高危險群?

    A:乳癌之高危險群主要包括:

[1]過去病史:曾罹乳癌,則對側乳房罹癌率約16 %;曾罹卵巢癌或子宮內膜癌,則罹乳癌率增加1.4倍。

       [2]家族乳癌史:媽媽增加1.7~4倍、姐妹增加2~5倍、媽媽及姐妹增加2.5~14倍;2等親增加1.4~2倍;3等親增加1.35倍。

       [3]飲食:高膽固醇、高油炸增加2倍。

       [4]其他:肥胖、初經早、停經晚(>55)、無生育等。

 13Q:什麼年齡適合做篩檢?

    A:一般言,選擇發生率較高的年齡層做篩檢,較符合成本效益原則。台灣地區主要年齡層罹患乳癌之情況如下:

年齡層

佔總病例比率

人口發生率

20~29

  1.6 %

9.4 / 100,000

30~39

 18.8 %

 51.9 / 100,000

40~49

 37.5 %

110.1 / 100,000

50~59

 21.9 %

110.4 / 100,000

60~69

 12.5 %

 70.4 / 100,000

70~79

  6.3 %

 60.5 / 100,000

     最高峰在40~59(台灣乳癌平均年齡為47),發生率約1/1000,共佔所有乳癌病例之60%;若將年齡層擴及30~69歲,則涵蓋所有乳癌病例之91%。在歐美地區,以X光乳房攝影為篩檢工具,其篩檢年齡一般定在40~69歲。但由於台灣地區乳癌平均年齡較年輕(台灣47 vs. 歐美59)30~39歲者約佔1/5,另慮及年輕者乳癌進展更快速、對家庭社會經濟之損害更深遠,故若加上乳房超音波為篩檢工具,篩檢年齡似宜定在30~69歲。另一等親具乳癌者,其罹患乳癌機率增加1.7~14倍,更應提早做篩檢,一般至少自最年輕家族罹患年齡再減10年開始。

 

14Q:應每隔多久時間篩檢一次?

    A:在歐美地區,大部份篩檢間隔為1~3年。相隔太短,不符合成本效益;但相隔太久,造成「期間癌症」(interval cancer)即兩次篩檢期間出現之癌症,使篩檢徒勞無功。一般言,腫瘤成長速度愈快者,其篩檢間隔應愈短。有二項客觀指標可幫助訂定篩檢間隔:

       [1]「期間癌症之病例數/自然發生之癌症病例數」:

此項比值若高達1,則篩檢毫無意義。一般言,50歲以下者,間隔一年及二年之比值分別為0.380.68;而50歲以上者,其比值分別為0.120.30。故50歲以下宜間隔一年,而50歲以上可間隔2年。

[2]「平均逗留時間(mean sojourn time)」:

指腫瘤從可被篩檢偵測出來至臨床上顯著到自行發現所需之時間。一般言,50歲以下者,平均逗留時間約需1.7年;而50歲以上者,平均逗留時間約需3.3年。故50歲以下宜間隔一年,而50歲以上可間隔2年。

 15Q:乳癌影像篩檢後可能出現那些結果?

    A:依乳房影像報告暨資料分析系統(BI-RADS)分為6類:

類別

描 述

罹癌率

   

1

無發現

(no findings)

0%

定期追蹤

2

良性

(benign)

0%

定期追蹤

3

應為良性

(probably benign)

2 %

密集追蹤

4

疑似惡性

(suspicious of malignancy)

3~94 %

切片

5

應為惡性

(highly suggestive of malignancy)

95%

切片

0

評估未完全

(assessment is incomplete)

未定

其他影像檢查

 

     [1]1~3類為陰性(negative):宜追蹤

a.其中第1(無特別發現)及第2(如單純囊腫)僅需定期追蹤;即一般族群每年一次,高危險群每半年一次。

          b.3(如纖維腺瘤)需密集追蹤;即每3~6個月一次,直至滿2年均穩定無變化。一般言50歲以下者,乳癌之腫瘤加倍時間(tumor doubling time)80天,而50歲以上者其值為157天;故50歲以下者宜每隔3個月複檢,而50歲以上者宜每隔6個月複檢。

       [2]4~5類為陽性(positive):應切片

           切片方式包括細針穿刺細胞抹片(FNAC)、自動彈射粗針組織切片(CNB)、超音波指引真空吸出組織切片(mammo- tome)、開刀切除性組織切片(excisional biopsy)等,其中以開刀切除性組織切片為黃金標準。至於要選用何種切片方式最適宜,應由臨床實際情況依個案來決定。如經切片確定診斷是乳癌,則依乳癌治療準則加以治療;如非為乳癌,仍宜密集追蹤。

       [3]0類為評估尚無法完成:需輔以其他影像檢查。

如以乳房X光攝影為初檢工具,則需輔以乳房超音波或核磁共振掃描等檢查。

 16Q:目前國內之乳癌篩檢政策為何?

    A:各國官方篩檢政策之訂定,非僅單純醫學專業考量,仍需顧及醫療保險制度、時間金錢負荷、人員儀器配置、相關壓力團體等,往往乃多方政治角力之結果。今以歐美地區之現行政策為例:

地區

40~49

50歲以上

上限

美國

CBE:每1年一次

XMG:每1~2年一次

CBE:每1年一次

XMG:每1~2年一次

無上限

加拿大

CBE:每1年一次

XMG:每1年一次

CBE:每2年一次

XMG:每2年一次

 69

瑞典

XMG:每1.5年一次

XMG:每2年一次

 74

英國

    (-)

XMG:每3年一次

 64

      

       由於東方女性乳房結構與西方女性不盡相同(東方乳腺較密、脂肪較少等),又東方女性乳癌之疾病特性亦與歐美地區有異(東方年齡較輕、進展較快、分化較差等),因此國外篩檢計劃不宜全盤照抄。但因國內缺乏好的大型研究資料佐證,故目前針對國人似無具共識之篩檢準則(guideline);然衛生署國民健康局自917月起,針對50~69歲婦女,推行「二階段乳癌篩檢」政策:

         [1]第一階段:多重危險因子評估

         [2]第二階段:經第一階段評估為高危險群者,提供乳房X光攝影檢查

            篩檢間隔:一等親(媽媽、姊妹、女兒)罹患乳癌者每1年一次,其他乳癌高危險群每3年一次。

        而針對40~49歲婦女,利用乳房超音波及乳房X光攝影術來篩檢乳癌,其成本效益衛生署現仍在評估研究中。

        17Q:一般建議國人應該如何進行乳癌篩檢最適宜?

    A:若僅考量國人之乳房結構、乳癌特性及各種篩檢工具之有效性、安全性,個人依現有資訊建議如下:

         [1]30~39歲:每年一次,臨床乳房檢查 + 乳房超音波。

         [2]40~49歲:每年一次,乳房超音波 + X光乳房攝影。

         [3]50歲以上:每2年一次,乳房超音波 +

2年一次,X光乳房攝影 (交錯進行)

         [4]高危險群:開始年齡提前、篩檢頻率加密。

(本文作者為高雄市趙俊彥乳房外科趙俊彥醫師供)

友善列印
 

地址:高雄市前金區中華三路77-1號9F   TEL:(07)221-8822   FAX:(07)281-0951
高雄防癌醫療財團法人 
版權所有,禁止任何網際網路服務業者轉錄網路資訊之內容供人點閱 ©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